明明BMI正常,身形看起來也不胖,但健診時卻被告知「內臟脂肪」過高?
不同於分布在臀部、大腿的皮下脂肪,內臟脂肪是附著在整個腹腔的脂肪組織,可以支撐、固定及保護內臟,但是當內臟脂肪過多時,將成為健康的「隱形殺手」,提高罹患代謝性疾病的機率,不僅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、第二型糖尿病等疾病,甚至和癌症的發生也有關係,對人體危害甚鉅。
除了減脂飲控、規律運動、緩解壓力、充足睡眠外,最新研究證實,「顧好腸道菌相」是減少脂肪的關鍵。
明明BMI正常,身形看起來也不胖,但健診時卻被告知「內臟脂肪」過高?
不同於分布在臀部、大腿的皮下脂肪,內臟脂肪是附著在整個腹腔的脂肪組織,可以支撐、固定及保護內臟,但是當內臟脂肪過多時,將成為健康的「隱形殺手」,提高罹患代謝性疾病的機率,不僅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、第二型糖尿病等疾病,甚至和癌症的發生也有關係,對人體危害甚鉅。
除了減脂飲控、規律運動、緩解壓力、充足睡眠外,最新研究證實,「顧好腸道菌相」是減少脂肪的關鍵。
好菌危機
為什麼腸道菌相平衡有助於減少內臟脂肪?原來,腸道菌是影響營養吸收與脂肪儲存的關鍵,當腸道菌相失衡,將會連帶影響身體脂肪代謝,還容易導致慢性發炎,促進內臟脂肪累積。相對地,若能維持腸道菌相平衡,則可以避免體內慢性發炎,並減少內臟脂肪的囤積,甚至能代謝掉既有的脂肪。
所幸,比起先天基因,後天養成的腸道菌相影響了90%的人體健康,透過良好的飲食、運動、作息,就可以為腸道養出好菌,打造自動減脂好體質。
好菌大反攻
想要養好腸道菌相,進而減掉內臟脂肪,除了落實飲控和運動,也有很多人會補充益生菌、益菌生,其實近年來科學家對於腸道微生物研究發現,透過特定菌株的後生元啟動代謝,能消除難減的內臟脂肪,維持健康體態!
近期備受矚目的後生元,包含經過熱去活處理的益生菌、益生菌的碎片或是益生菌的有益代謝物等。臨床研究發現,代謝專門菌株CECT 8145,在菌株生長時的最佳時間點進行熱去活處理,成為後生元CECT8145,在進入腸道後會啟動一連串的連鎖反應,由腸道細胞傳遞代謝訊號給脂肪的指揮中心──肝臟,執行「減緩新脂肪生成(少囤積)、分解代謝既有脂肪(多分解)」的指令,進而瓦解惱人的內臟脂肪、減少腰圍,由內而外打造代謝順暢的體質,持久穩定地維持健康體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