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營養素

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,兒童對於零食、飲料的取得越來越方便,再加上外食比例高,孩子往往會自主性的挑食,導致營養不均,影響健康,常見的問題包括:

根據衛福部2017~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,712歲兒童每日蔬果攝取量明顯不足,86.1%的兒童每日攝取不到3份蔬菜、93.6%攝取不到2份水果。蔬果攝取不足對成長影響甚巨,因為其中含有多種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,像是維生素、礦物質與植物營養素等。這些營養素是人體能量代謝不可或缺的一環,缺乏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、容易感到疲倦或學習能力降低,甚至影響情緒等。因此每日攝取足夠的蔬果來獲得維生素、礦物質與植物營養素,對於發育階段的兒童相當重要。

現代父母忙於工作,孩子外食比例偏高,從2017~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看出,國小學童時期,每周早餐外食5天以上的比例近6成,早餐外食若是選擇不當,或甚至嫌麻煩而不吃,容易造成營養缺乏。午餐雖然大多有營養午餐,很多孩子也常挑食而攝取不均,對於成長發育期有健康上的影響,對於學習效率也會打折。

兒福聯盟2022年調查報告指出,台灣近5成的兒童(48.8%),每天喝1杯以上的含糖飲料,超過4成(41.5%)每天吃1次以上甜食,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研究報告的國際平均值高達3倍及1.7倍。甜食過多容易引發蛀牙及肥胖問題,也容易導致高血糖,誘發第二型糖尿病的可能。從教育部的統計資料看出,台灣兒童過重及肥胖率為27.1%,可見四分之一以上的學童超過標準體重,是健康的隱憂。

依據2017~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,兒童普遍缺乏以下營養素:

從嬰幼兒成長到可以與大人同桌共食的階段後,兒童的乳製品攝取量就顯著下滑,因此4歲以上兒童的鈣質攝取量均未達衛福部建議標準。建議平日可補充足夠的奶類或鈣質營養品,強化鈣質補充,以免影響骨骼、牙齒的發育。

學童維生素D的攝取量不足,僅達建議量的4045%。維生素D可促進鈣的吸收與利用,加強骨骼建構。許多新的研究也發現,維生素D與免疫力有關係,是孩童成長不可或缺的。透過飲食補充,或每天曬15分鐘太陽,可以幫助維生素D的生成與活化。

維生素E又稱生育醇,主要功能為抗氧化、保護細胞膜免於受損、維護心血管、保持皮膚潤澤。台灣兒童的維生素E攝取稍嫌不足,可透過橄欖油、堅果類來補充。

鐵是構成血紅素的主要成分,幫助紅血球將氧氣輸送至人體,維持生理健康。鐵質也是肌紅蛋白的成分之一,在兒童發育階段,肌肉快速成長,更需要補充足夠的鐵質。學齡期的孩子需要鐵質維護正常的認知功能與學習能力,並幫助人體免疫系統正常運作,抵禦外界病菌。

足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腸道健康,讓營養更好吸收。但台灣兒童普遍攝取不足,建議在烹飪時不妨選擇纖維較多的菇類、地瓜葉、胡蘿蔔等。若擔心小孩不敢吃,也可以搭配較清甜的高麗菜一起烹調。

使孩子保持正常的食慾、維持孩子正常發育、避免生長遲緩。全面均衡的營養素,能幫助孩子身體機能正常運作,全面提升健康。

鈣質是幫助骨骼與牙齒正常發育的必要營養素,除了攝取足量外,身體能否善加吸收利用也是發育的重要環節。維生素D可以增加腸胃道對鈣質的吸收、維生素K則可以幫助鈣質沉積、形成骨骼。

均衡的營養可以幫助維持腦細胞健康,有利於合成神經傳導物質,提升記憶力與學習力,讓孩子越學越聰明。

維生素A與花青素可防止夜盲、乾眼、減少眼睛發炎現象,對於幼兒的視力發育有很大的幫助,也可減少因常用3C或看書導致的眼睛乾澀、發炎等問題。這些營養素具有抗氧化力,也有助眼睛保養,使家中寶貝擁有明亮的好視力。

要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,營養均衡是基礎,維生素AB群、CE、鐵、鎂、鋅都可提升免疫系統的健康。

益生菌可以活化免疫系統,提高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。許多實驗結果顯示,每天食用優良益生菌,有助於降低過敏症狀。而孩子的器官尚未發育成熟,因此安全性格外重要。挑選擁有安全認證的菌株,可以確保守護孩子免疫力的同時,也都能安心放心。

增加益菌的數量、減少壞菌的增生,可以調節腸道菌叢平衡,進而維持腸道健康。健康的腸道可以更有效率吸收營養,幫助成長,並且減少脹氣、腹瀉的情形。

許多報告顯示,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、減輕感冒症狀,使感冒病毒的活動受阻,降低感染,同時修復因感冒而被破壞的部位,維生素C也可激起白血球抵抗細菌的能力,抵抗傳染病、削弱病毒。

人類和動物免疫系統的主要工作是由白血球和淋巴球來完成,白血球和淋巴球必須有足夠的維生素C才能吞噬濾過性病毒與細菌,維生素C能夠保護細胞、增強白血球及抗體的濃度與活性、減少抗體損失、強化免疫系統。

有助減少呼吸急促現象,針對18,000多名6歲與7歲的孩童調查顯示,每周吃57次富含維生素C水果(如柑橘、奇異果)的孩童,得到氣喘的比率少了3成;而已有氣喘症狀的孩童,每周只吃12次就有舒緩病情的效果,若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,效果更明顯。

遇到壓力、緊張、焦慮時,維生素C的需求會增加。維生素C可減緩緊張與焦慮,協助能量的代謝,並提供孩童體力消耗量大時的需求。

維生素C是製造膠原蛋白的要素,可使細胞與細胞間維持緊密的排列,因此可促進皮膚傷口癒合,預防與降低細菌等感染。

生素C是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成分,可減少生活中添加物或空氣污染對孩童的傷害,如:阻止香腸中亞硝酸鹽在體內變成亞硝胺致癌物。

有助減少3C產品藍光及紫外線對眼睛水晶體的傷害。

鐵是胎兒與幼兒腦部發育的重要營養素,長期缺鐵會影響智力的發育,即使在缺鐵情況改善後也難以完全恢復。大腦發育只有一次,要好好把握,尤其從胎兒到2歲之間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段,所以應該特別注意孕婦或幼兒必須攝取充足的鐵。

造血需要鐵與維生素B群,成長發育時需要製造血液,因此兒童與青少年須注意鐵與B群的補充。

缺乏鐵會導致免疫力下降,降低免疫系統中吞噬細胞的能力及活性。

肌紅蛋白是肌肉中的鐵與蛋白質形成的複合體,這種蛋白質複合物存在於人體肌肉中,能儲存氧氣,協助能量代謝,供肌肉所需。

鐵在能量供應的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可以幫助酵素有效運作及能量代謝。

我要分享文章
或複製以下連結進行分享
此功能僅為 直銷商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