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之卷

入秋之後,原本濕熱的天氣,會逐漸轉變為乾燥,早晚溫差也會比較大,忽冷忽熱的情況,特別考驗人體對氣候的適應能力。以中醫五行來講,秋天對應的臟腑是肺,郭大維中醫師提到,「肺為嬌臟」,是特別嬌嫩、容易受外邪入侵的臟腑,因為不耐寒熱,所以要小心呵護。由於現代環境對肺很不友善,所以更要養肺。

秋季氣溫差異大  養生先養肺

秋天的節氣依序可分為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以及霜降,立秋、處暑時,白天的天氣還相當炎熱,也就是俗稱的「秋老虎」,通常到了白露之後,氣溫才會明顯下降,並且從秋分、寒露,一路來到入冬前的霜降。由此可知,秋季氣候變化大,加上肺的屬性嬌嫩、需溫和對待,若沒有好好保養身體,每當外邪來襲、體虛時,就會容易生病。

秋燥傷肺  慎防呼吸道疾病

秋天的主氣是燥氣,在中醫的理論中,肺喜潤惡燥,秋天乾燥的氣候特別容易傷肺,因此要潤肺。郭大維中醫師提醒,燥氣從口、鼻進入身體,易傷及肺臟等呼吸系統。燥氣又分為溫燥及涼燥,對身體造成的影響不同,調理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。從夏末剛開始入秋時,氣候較為溫暖,因此是以溫燥為主;到了入冬前的深秋,天氣已經轉涼,病邪則是轉為涼燥。

燥氣會讓水分加速蒸發,因此,從夏末進入初秋時,很多人會明顯感覺到口乾舌燥或咽喉乾涸,這是溫燥所致。涼燥的症狀和溫燥不太一樣,通常會出現喉嚨或支氣管疼痛不適、鼻子過敏或是乾咳等情況。不管涼燥或溫燥,都會對肺部健康造成影響。


當心空污傷肺 

近年來空汙問題嚴重,PM2.5更是經常出現警示顏色等級,更加令人擔憂肺部的健康。肺就像是濾網,會過濾每一口吸進來的空氣,如果空氣品質太糟,這些細菌、病毒或致癌物就會長驅直入的跑進肺部,對肺的危害真的不容小覷。除此之外,空污也會讓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等問題,變得更加嚴重。

肺好壞  影響全身健康 

「肺主一身之氣」,全身氣體都須透過肺臟交換,並且推動運行至各個臓腑。當肺氣不通時,除了造成呼吸不順暢、易喘及胸悶等症狀之外,還會因全身氣血流通不暢,出現頭暈、全身乏力、嗜睡、疲倦及精神不振等現象。

郭大維中醫師進一步指出,前幾年新冠病毒肆虐,感染過新冠肺炎者雖然痊癒了,但許多人卻出現呼吸不暢、易喘,甚至走一小段路就開始上氣不接下氣的情形,這是因為受損的肺臟沒有完全復原,肺功能仍未恢復,進而導致肺氣不足的狀況。

「肺主皮毛」,指肺和皮膚、頭髮及體毛有所關聯,因此,秋天時皮膚也會比較乾燥,甚至產生乾癢的情況,同時頭髮也會變得較為毛燥,有些人還會出現嚴重掉髮的問題。反之,只要做好潤肺、養肺的工作,皮膚及頭髮也會較有光澤。


秋燥影響排便情況

此外,中醫認為「肺與大腸相表裡」,意思是肺與大腸的健康會互相影響,因此,當燥邪侵肺後,大腸也會跟著遭殃,從而引發腸燥的問題,出現大便乾燥、便秘等狀況。郭大維中醫師進一步補充,肺經鬱結易導致大腸阻滯、大便乾結,造成便秘等問題;相反的,大腸阻滯也會引起肺功能失常,從而導致咳嗽、氣短等狀況。臨床上常見很多小孩不明原因發燒,等到通大便後,高燒也跟著退了,這就是肺與大腸相表裡最典型的實證。

秋天最適宜養肺

新冠病毒肆虐多年,讓我們更能體會肺部健康的重要性。現代醫學認為保養肺臟,最重要的是避免肺部感染、發炎,以免損傷肺功能。此外,適時補充能對抗發炎、增加呼吸道抵抗力的營養成分,例如魚油中的Omega-3不飽和脂肪酸、蔬果中的維生素C或植化素等,不只能保護呼吸道,還能緩解過敏現象。對現代人來說,養肺真的是當務之急。

從中醫的觀點來看,秋天時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,除了作物收成之外,人體也會出現「陽消陰長」的情況。在五行學說之中,秋天屬「金」、屬「肺」,和七情的悲、憂有關,加上秋季白天變短、日照逐漸減少,情緒較敏感的人,確實較易感到悲傷、憂鬱,嚴重時還可能影響身心健康。因此,建議秋天時應多接近大自然、多到戶外走走,除了讓心胸更開闊之中,多呼吸新鮮空氣,也對肺的健康有益。


這些行為最傷肺 

人體每一分、每一秒都要呼吸,肺部的健康也就格外重要。肺是嬌臟,特別容易受傷,想要養護肺,一定要先知道哪些行為會讓它受傷。下列這些都是傷肺的元兇,最好盡量遠離。

一、空污:生活中的空汙無所不在,除了PM2.5之外,空氣中還充斥著許多有害物質或氣體,例如甲醛或廢氣中的重金屬等。此外,拜拜點的香或炒菜的油煙等,也是傷肺的危險因子。想要杜絕這些危害肺臟的元兇,在室內時最好使用空氣清淨機,烹飪時一定要開除油煙機,以淨化空氣品質。

二、菸害:抽菸是最傷肺的行為,更是造成肺癌的主因之一。香菸中的致癌成分非常多,這些有毒物質從口、鼻開始,再經由喉嚨、支氣管和肺部,對呼吸系統的傷害可想而知。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抽菸者,包括二手菸、三手菸等,都會傷害身體的健康,並且影響日後的呼吸功能。

三、不良飲食習慣:冰品、涼飲等較寒涼的食物,會讓氣管及呼吸道瞬間收縮,進而引發咳嗽,容易損傷肺臟。此外,烤炸辣等燥熱性的食物,容易刺激呼吸道,讓肺熱的情況加劇。

四、負面情緒:中醫認為「憂傷肺」,不良情緒及壓力會影響氣的運行,導致肺氣不足,進而引發病機。為了避免肺生病,請盡量保持愉快的心情吧!

跟著中醫師學養肺

肺最討厭燥氣,因為太過乾燥的氣候會傷及肺陰。想要養肺,一定要把握滋陰潤燥的原則,建議秋季可以多吃潤肺的食物,例如銀耳、山藥等。除了較滋潤的食物之外,還要記得多補充水分,乾淨的水或茶飲都是不錯的選擇。郭大維中醫師提到,蜂蜜水不但可以潤燥、清熱、止咳,又具有潤腸的效用,可以改善秋季乾咳、喉嚨卡卡、皮膚乾燥及便秘等諸多問題。

肺主一身之氣,保持乾燥、好品質的空氣,對於肺部的健康非常重要,尤其臺灣屬於潮濕的海島型氣候,除濕工作更不能馬虎。想要維持潔淨、乾爽的空氣,空氣清淨機及除濕機一定不能少,將室內濕度維持在40%60%之間,呼吸道就會感覺比較舒適。此外,在早晚空氣品質較佳的時候,打開室內的窗戶讓空氣對流一下,也可以讓空氣更清新。


如何訓練肺活量 

肺部供應氧氣,心臟及心血管則是負責將氧氣運送至身體各處,心、肺兩者互相影響,如果有一方情況較差時,另一方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。鍛練肺活量可以讓心、肺一起受益,除了利用有氧運動之外,還可以透過呼吸練習來強化肺活量。

 

笑口常開可以養肺

中醫有:「常笑宣肺」的說法,發自內心的大笑就像有氧運動一樣,不僅能增進肺活量、加快血液循環,還可以緩解緊繃的身心,對於心肺都具有正面的影響。

養肺應該吃什麼

根據中醫五行五色的理論,白色入肺,在秋天裡多吃山藥、白木耳、白蘿蔔、高麗菜、水梨等白色食材,可以養護肺部的健康。此外,郭大維醫師也推薦人參、百合、茯苓、羅漢果、玉竹、桂圓及紅棗等,都是能夠潤養肺氣、潤燥的中藥材。

人參:有「百草之王」的美名,能夠補身而不傷身,因此被列為藥材中的上品。人參能大補肺中元氣,因此,秋天食用人參最養肺。人參的種類很多,像是高麗參、西洋參(粉光參)、黨參等,並非價錢越貴越好,而是應該視體質來選用。例如,高麗參可以溫補,適合體質虛弱、手腳冰冷、腰膝痠軟或大病過後食用。西洋參屬於涼補的藥材,適合體質較燥熱者,若不知自己體質屬性,建議可以選擇藥性較溫潤的黨參,也就是「平民版的高麗蔘」。

百合:藥食同源的中藥材,非常適合跟各種食材一起烹調,鹹甜冷熱都適宜。百合能補益心肺,具有養陰潤燥、止咳、清心安神、助眠等多重效用。

茯苓:提到健脾祛濕的中藥材,就會想到茯苓。茯苓入心、肺、脾經,不只能調養脾胃,還能潤肺、養心,功能非常廣泛。

羅漢果:被稱為神仙之果,能生津止渴、潤肺、清肺、化痰、止咳。羅漢果帶有天然的甜味,非常適合跟其它藥材,例如沙參、麥門冬等,一起沖泡或熬煮成養生茶飲。羅漢果不只好處多多,而且還老少咸宜。

玉竹:平補而潤,具有養陰、潤肺、止咳等功效,因此可以舒緩因秋燥所引起的口乾舌燥、乾咳、喉嚨乾癢、皮膚乾及便秘等問題。

冰糖燉水梨  止咳潤肺聖品

水梨為百果之宗,能生津解渴;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「梨有治風熱、潤肺涼心、消痰降火、解毒之功也」,可見水梨確實能清熱解毒、清肺潤燥。多汁的水梨,一向被視為潤肺首選,而冰糖燉水梨也是流傳已久的止咳良方。對此,郭大維中醫師提醒,冰糖燉水梨對於痰的顏色偏黃者、肺熱肺燥型咳嗽,具有不錯的緩解效果。不過,若是痰的顏色偏白稀,就不適合食用。冰糖燉水梨的作法非常簡單,是一道美味又養生的甜品。

冰糖燉水梨準備材料:水梨一顆、貝母35粒(川貝、浙貝皆可)、冰糖一小匙。

作法一:先將水梨洗淨備用。

作法二:水梨不削皮,將頂部切下,成為一個蓋子。

作法三:將水梨中間的籽挖掉,將冰糖及貝母放進挖空的部位。

作法四:拿幾根牙簽由上而下插入,固定住水梨及蓋子。

作法五:將水梨放進電鍋裡,用一杯半的水蒸半個小時左右。

冰糖燉水梨的製作方法簡單,因為水梨是生活中常見水果,而中醫也常用來入藥,所以效用非常好。當家裡小朋友出現熱性咳嗽狀況時,不妨可以試著在家做做看。

養肺重要穴位 

秋季氣候變化大,肺氣較虛弱或免疫力差的人,特別容易生病。按壓和呼吸系統相關的穴位,可以增強肺臟功能,預防秋季感冒、咳嗽或喉嚨痛等狀況。針對補養肺氣的穴位,郭大維中醫師推薦太淵、孔最和合谷等三個穴位,有空時多多揉壓,能夠強化對抗外疾的能力。

太淵穴:位於腕橫紋外側的凹陷處,按壓時會感到動脈的跳動。太淵是肺經的穴位,可以宣肺平喘、清咽消腫,對於過敏性鼻炎、支氣管炎及咽喉腫痛等,都有不錯的舒緩效果。

孔最穴:位於前臂外側,腕掌側橫紋往上七寸的位置。孔最穴是肺經的大穴,也是氣血聚集的地方,常常按壓,可以促進肺與大腸的氣血運行,緩解咳嗽、氣喘、咽喉腫脹及便秘等症狀。

合谷穴:手掌五指伸直併攏,大拇指與食指連接交會處,也就是「虎口」的位置。合谷穴是大腸經的氣血聚集之處,由於肺與大腸互為表裡,經常搓揉合谷穴,除了調理腸胃之外,也能清肺熱,提升肺臟的功能。

秋季潤肺必學健身操

肺的強弱是靠鍛練出來的,練習養身操能開展肺氣,調理呼吸系道,並且提升肺活量。郭大維中醫師表示,八段錦裡的第二式會練到左右拉弓的動作,剛好可以伸展到位於雙手臂的「手太陰肺經」,達到闊胸、活化肺臟的作用。此外,練習八段錦時,一呼一吸的過程中,也能增大肺活量,並且讓胸腔及呼吸道感覺特別順暢。

秋天泡腳通暢肺氣 

秋天天氣轉涼,尤其深秋時氣溫大幅下降,要開始提防寒邪趁虛入侵人體。郭大維中醫師提醒:「寒從腳下生」,此時泡腳可以暢通經絡與祛寒,是最簡單的養生方法,能舒緩全身、幫助入眠。建議溫度以3840度為宜,並至少泡到小腿一半(足三里)位置。特別提醒,若為糖尿病患者、腳上有傷口者,則較不適合泡腳養生。

 

肺養好  人不老 

肺是身體的重要門戶,和心肺功能、免疫力系統等息息相關。中醫認為,養肺就是養一身之氣,將五臟六腑調理好,就能避免老化提早來報到。

郭大維中醫師舉診間病人為例,同樣的年紀,有些長輩氣色看起來就是比較紅潤、充滿活力,還能四處健行或到公園做早操,是因為平時有在注重肺部保養;相反的,有些肺不好的長輩活動力差、隨便動一動就容易喘個不停,若又經常在家久坐,導致肺氣不暢通,說話聽起來就會有氣無力,這即是有保養與沒保養的差別。


我要分享文章
或複製以下連結進行分享
此功能僅為 直銷商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