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轉行動力 對策2:關鍵營養:蛋白質、胜肽 行動力與肌力的基礎

蛋白質是天天都要補充的營養,但調查發現,有高達9成民眾不僅吃錯蛋白質,分量還遠遠不足。 

家醫科曾雲璿醫師受訪時表示,她大部分的門診病患經常是一天早餐只吃一顆蛋,中午吃滷排骨便當,晚餐吃魚,一整天下來大約才攝取約35克蛋白質左右(僅約建議量的一半)而已。若身體長期缺乏蛋白質,會造成肌肉流失、免疫力下降、掉髮、睡不好等等,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,因此一定要每天補充足夠的蛋白質。 

蛋白質有多重要?就像沒有人願意住在搖搖晃晃的房子裡,蛋白質就像穩定身體這棟「房子」的「鋼筋水泥」,但更重要的是,它得要每天穩定補充。要能走的動又走的穩,你需要肌肉與肌力的運作,而肌肉最佳來源就是蛋白質。

國民健康署最新建議:蛋白質增量50%! 

蛋白質是身體裡除了水之外,含量最高的有機物,又被稱為「生命的積木」。若用機器來比喻我們的身體,蛋白質就是動力來源,要能走能動都不能沒有它,是行動力的能量來源! 

最新版的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建議指南,也已經「調漲」每人每公斤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,從原本的0.80.9克,現在已調整為1.11.5克,增幅超過50%!

例:體重60公斤成人「過去」最低應攝取48克蛋白質,「現在」至少要吃夠66克蛋白質!

這樣吃,讓蛋白質發揮作用

根據《早安健康》2023年的「國民營養大調查」,只有6.2%的人有吃到足夠的蛋白質,明明餐餐都吃很飽,怎麼還是沒吃夠?因為有吃不等於吃對!蛋白質是身體修復與運轉的必備材料,補足肌肉量與肌力,而且肌肉能保護骨骼、支撐關節,進而提升行動力,都要吃夠才有用。

聰明吃夠蛋白質 

你家有「湯匙」嗎?怕蛋白質吃不夠的人可以用它來幫忙。 

大部分的人都有吃夠肉類,不過「蛋白質不等於肉類」,勿陷入「單一食材」的迷思。比較胺基酸均衡、消化利用率高的蛋白質來源,有許多比肉類更優秀的選擇,如雞蛋、魚肉、大豆等等,這些低負擔的食材對心血管也更友善!

營養師建議,生活中可選擇值得信賴的優質蛋白質營養補充品,幫助聰明攝取。而對素食者或常常大魚大肉的人,可以改用含有國際最高品質優質蛋白質「PDCAAS=1」的植物性蛋白質,餐餐加一匙,是大忙人補足蛋白質的聰明作法。

我要分享文章
或複製以下連結進行分享
此功能僅為 直銷商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