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命的空氣污染:髒臭悶黏毒還是要呼吸!

晴朗藍天突然變得霧茫茫,清新空氣飄來刺鼻異味,都會讓人提高警覺,但還有許多的空氣污染物質,低調到我們難以察覺,微小到肉眼無法看見,對於健康的傷害卻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 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都曾明確指出,戶外空污會導致急性呼吸道感染、慢性阻塞性肺病,和心血管疾病、肺癌和膀胱癌等癌症都有相關,並將空氣中的PM2.5等粒狀污染物(Particulate MatterPM)列為一級致癌物質。

 

近年來室內空污也受到關注,因為現代人生活型態容易長時間待在室內,空氣不流通且溫暖潮濕都會助長污染物質累積或孳生。例如香菸、廚房油煙的PM2.5,地毯、窗簾、寢具的塵蟎,流感、新冠肺炎、大腸桿菌等病菌,裝潢也可能釋放甲醛等有機性揮發物。

不僅如此,當空污出現在台灣的生活空間,更會因為氣候濕熱、空間狹小、人口密集等因素而不利於擴散或排除,使得空氣愈來愈髒、臭、悶、黏、毒,形成特別的台灣複雜型空污。面對無可避免的致命空氣污染,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!

PM2.5是什麼?

PMParticulate Matter)是粒狀污染物,PM2.5(細懸浮微粒)代表懸浮微粒直徑為2.5μm以下,包含直徑1.0μm以下的PM1(超細懸浮微粒),以及直徑0.1μm以下的PM0.1(奈米微粒)。PM2.5常見成分有:硝酸鹽、硫酸鹽、元素碳、多苯環芳香烴、礦物粉塵等。

 

PM2.5哪裡來?

常見來源有:沙塵暴、工業廢氣、交通廢氣、工地粉塵、農業燒稻草、輪胎磨損、拜香、燒金紙、放鞭炮、廚房油煙等。

 

PM2.5的健康危害

過去認為空污造成的健康傷害以呼吸道為主,例如引起過敏性鼻炎、咳嗽、氣喘等,但近年研究顯示PM2.5的傷害是全身性的。

 

面對環境中的各種空氣污染,人體結構只能阻擋PM10以上的粒狀污染物,當粒狀污染物尺寸愈細小,就愈能侵入到人體的深處。這使得PM2.5不僅可以順著呼吸進入氣管、支氣管,還可能進一步長驅直入穿透肺泡、進入血管,跟隨血液循環到全身。

 

就結果而言,PM2.5除了對呼吸道及肺部造成傷害,也會進而影響心臟、大腦等重要器官的健康狀態,和憂鬱等心理健康狀態也有關聯。研究發現,PM2.5濃度每增加10μg/m3,肺癌死亡率就會上升8%,心肺疾病死亡率也會上升6%,總死亡率更會增加4%

 

此外,PM2.5還經常讓有毒物質、細菌、病毒搭順風車,舉例來說,PM2.5會造成慢性發炎的全身性反應,讓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,還會讓新冠病毒和細胞密切結合,更容易在體內繁殖,PM2.5濃度每增加1μg/m3,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就增加了11%

 

若孕婦暴露在PM2.5中,PM2.5也可能入侵胎盤,影響胎兒的肺部發育和呼吸系統健康,寶寶出生後罹患氣喘的風險也會增加。

過敏原是什麼?

過敏是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,正常免疫系統只對細菌、病毒啟動免疫機制,將有害物質排出體外,過敏卻是免疫系統過於大驚小怪,把生活中常見的大分子物質(過敏原)都認定是入侵者,而出現過敏反應。

 

過敏原哪裡來?

塵蟎是台灣人最主要過敏原之一,容易生長在寢具、地毯、沙發、絨毛玩具、寵物皮屑、毛髮等環境中。90%以上台灣人都對塵蟎過敏,塵蟎大小約為0.2-0.3mm,塵蟎排泄物、屍體碎片、分泌物、蟲卵等都容易引發過敏。

 

蟑螂是第二常見過敏原,空氣中的蟑螂糞便、唾液、分泌物、屍體碎片等都可能致敏。家中的食物殘渣、皮屑、毛髮、寵物飼料、紙箱、盆裁等,都可能成為蟑螂的食物,蟑螂也容易從門窗、紗窗、冷氣機、陰暗縫隙處入侵家中。

 

其他常見過敏原,還有寵物皮屑和排泄物、黴菌孢子、花粉等。

 

寵物皮屑易沾黏在衣物、傢俱等物品上,難以清除。黴菌孢子大小約2-10μm,家中陰暗潮濕角落易有黴菌孳生。花粉多是風媒花的細小花粉,到了授粉季節,花粉就會飄散在空氣中,以日本「花粉症」主要過敏原杉樹花粉來說,杉樹花粉大小約為30-40μm

 

過敏原的健康危害

過敏原最先接觸到的通常是呼吸道黏膜、眼睛、皮膚等部位,過敏症狀也最常發生在這些地方,例如: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過敏性結膜炎、異位性皮膚炎等,常見症狀包含:打噴嚏、流鼻水、咳嗽、呼吸急促、喘鳴、紅疹、皮膚癢、眼睛紅腫癢、流淚等。

 

若長期過敏,以過敏性鼻炎為例,呼吸道黏膜會反覆發炎,鼻腔狹窄而造成呼吸阻礙,並以口呼吸取代鼻呼吸,口腔沒有鼻腔過濾功能,無法阻攔異物入侵,流鼻水、咳嗽等不適還會影響睡眠,使專注力降低,也會影響小朋友的生長發育。

病毒有哪些?

常見有流感病毒、鼻病毒(造成一般感冒的病毒)、諾羅病毒(病毒性腸胃炎的最常見致病原)、SARS-CoV-2(造成COVID-19的病毒)、腸病毒、人類間質肺炎病毒、麻疹病毒、德國麻疹病毒、腮腺炎病毒、水痘病毒、皰疹病毒等。

 

病毒的大小約10-300nm,舉例來說,SARS-CoV-2病毒約120nm,就是透過含病毒的飛沫顆粒傳播,當吸入或手接觸到病毒再接觸眼鼻,就可能染疫。

 

病毒的健康危害

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,可分為ABCD4種型態,流感病毒經常突變且傳染力強,除了高燒、肌肉痠痛、全身無力、畏寒、咳嗽、喉嚨痛等症狀,還可能引發肺炎、心肌炎、腦炎等嚴重併發症,致死率會急遽升高至20%

 

相較於COVID-19,人們對流行性感冒經常掉以輕心,事實上從1918年全世界流感大流行至今,流行性感冒依然奪命無數,台灣2024年流感死亡人數更創下近10年新高!

細菌有哪些?

每個人都有過莫名奇妙吃壞肚子的經驗,若是因為腸炎弧菌、沙門氏桿菌、病原性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仙人掌桿菌、霍亂弧菌等造成的腸胃炎,就是細菌性腸胃炎。除了吃到受污染的食物,細菌性腸胃炎也會經由患者嘔吐等產生的飛沫而傳染。

 

細菌種類繁多,大小約0.2-600μm,最小的黴漿菌約0.1-0.25µm,也是透過飛沫傳播,而且潛伏期長達4週,傳染力極強,有「會走路的肺炎」稱號。

 

細菌的健康危害

以細菌性腸胃炎為例,常會引發腹瀉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發燒、頭痛等症狀,症狀可能持續3-10天,一般人多可自行恢復,若抵抗力較差仍可能出現嚴重症狀或死亡。黴漿菌則是容易久咳不癒、發燒、喉嚨痛、肺炎,也可能引發心肌炎、腦炎等病變。

化學物有哪些?

建材裝潢釋出的甲醛,來自天然氣燃燒、吸菸和烹調等的煙霧、傢俱、家電、清潔劑等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,影印機、電腦、以及部分以臭氧殺菌的空氣清淨機,臭氧(O3)濃度過高也會成為室內空氣污染。

 

化學物的健康危害

甲醛會刺激呼吸道,可能致敏、致癌。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易造成頭痛、眩暈,具神經毒性,還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功能。臭氧(O3)會使呼吸道發炎、氣喘惡化、傷害肺部。

異味有哪些?

當氣味容易引起厭惡或其他不良情緒反應,就算是〈空氣污染防制法〉管制範圍內的異味污染物,常見有餐廳油煙、冷氣機異味、垃圾或廚餘臭味等。

 

異味的健康危害

長期暴露在異味之中,可能造成情緒低落、憂鬱、沒食慾、噁心想吐、心情煩躁,注意力低落無法集中, 降低工作情緒及動機,降低判斷力、記憶力。

室內空氣二次污染哪裡來?

清除空氣污染物時,也要留意二次污染。例如活性碳吸附建材裝潢釋出的甲醛,卻忽略活性碳吸附量有上限,超過之後,活性碳會把甲醛再次釋放回空氣中。其他還有未經妥善處理的油煙,以及含有石綿的老舊建材、管線包覆物等,都要留意。

 

室內空氣二次污染的健康危害

老舊房屋可能含有已禁用的石綿建材,拆除時受碰撞或廢棄物未密封,3-20µm的石綿纖維再度飄散,會沉積在肺部使肺纖維化,提高罹患肺癌、胃癌與大腸癌的風險。即使你家沒有使用石綿建材,其他未拆除建築中的石綿纖維也可能隨著空氣飄進你家!為自身健康與安全,建議對老舊建築進行檢測與必要的處理。

我要分享文章
或複製以下連結進行分享
此功能僅為 直銷商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