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命的水污染:看似乾淨卻隱藏健康危機!

水從哪裡來?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,只要打開水龍頭就有源源不絕的自來水,卻忘記一滴乾淨的水是多麼的得來不易。

 

從水庫、地下水等水源到家戶自來水,途中要經過一連串的淨水程序(如下圖),讓水中固體懸浮物、懸浮微粒、有機物質等凝聚成較大顆粒再加以去除,並殺死水中細菌、病毒和其他微生物,才能確保水質符合「飲用水水質標準」(如下表)。

 

而這些水在淨化過後,還要再經過一段漫長的管路輸送和水塔等暫時存放,最後才終於成為我們扭開水龍頭看到的自來水。

 

為什麼需要大費周章地淨水?因為從原水到自來水,過程中有許多的潛在污染風險,即使處理後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,仍可能在輸送中遭受污染。面對這些不可控的因素,在把水喝下肚之前,一定要為健康做好最後一道把關!

微囊藻毒素是什麼?

「水庫殺手」微囊藻毒素(Microcystins)是藍綠微藻產生的毒素,每年2-5月水庫易衍生過多藻類造成池中生物死亡,藻類毒素更會污染水質。研究曾發現,全台水庫都測出微囊藻毒素自來水,也可測出安全範圍內的微囊藻毒素。

微囊藻毒素的健康危害

微囊藻毒素具肝臟毒性,可能導致腸胃及肝腎發炎、過敏,和原發性肝癌、大腸癌等癌症也可能有關。

細菌/微生物有哪些?

水管水塔清潔不當易孳生霍亂弧菌、志賀氏痢疾桿菌、大腸桿菌、軍團菌等;而隱孢子蟲、梨形鞭毛蟲,經常來自水源區的人畜排泄物。

 

細菌/微生物的健康危害

霍亂弧菌、大腸桿菌等都會造成腹瀉、嘔吐、發燒等,嚴重時會脫水休克,志賀氏痢疾桿菌還會造成出血性腹瀉。若因軍團菌而罹患退伍軍人症,會肌肉疼痛、頭痛、發燒畏寒、乾咳、胸痛等,嚴重時恐呼吸衰竭,死亡率可高達15%。而寄生蟲可能引起腸胃炎,抵抗力差也可能致命。

病毒有哪些?

諾羅病毒、A型肝炎、腸病毒等,都是透過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傳染。食用生鮮,未使用公筷母匙,餐前沒洗手,都可能吃下病毒致病。

 

病毒的健康危害

諾羅病毒會引起腸胃炎,上吐下瀉合併發燒、頭痛、肌肉痠痛。A型肝炎除了發燒、倦怠、黃疸還可能併發猛爆性肝炎致死。腸病毒易造成咽峽炎、手足口病或腦膜炎或腦炎。

消毒副產物有哪些?

氯氣殺菌力強,為避免過濾消毒後的自來水在輸送過程中受到二次污染,自來水加氯是大部分國家採取的淨水措施,依目前台灣的「飲用水水質標準」規範,自由有效餘氯的濃度要介於每公升0.2-1毫克之間。只是當水中餘氯遇上水中的有機物,就會產生消毒副產物「三鹵甲烷」(THMs),可能透過飲用水、吸入熱水澡的水蒸氣等,對人體造成影響。

消毒副產物的健康危害

台灣飲用水加氯消毒與癌症死亡率呈現正相關,三鹵甲烷容易促使膀胱癌、結腸癌的發生,也會增加婦女流產及產下畸形兒的機率。

飲用水二次污染哪裡來?

當建築的化糞池鄰近水井,就可能使大腸桿菌、志賀氏痢疾桿菌、沙門氏菌、軍團菌等病菌污染水質,助長傳染性疾病擴散。

從管線材質來看,台水公司調查顯示,目前管線逾年限比例仍達46.88%,舊式鉛管可能釋出重金屬,鐵管會鏽蝕, PVC(聚氯乙烯)塑膠管遇高溫也會釋出塑化劑。水管內壁易形成細菌聚群,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也會形成水質的二次污染。用以暫存自來水的水塔,若疏於保養或沒有遮蔽、開口未密合,也容易混入砂石、孳生蚊蟲,使水質變得污濁、散發惡臭。

飲用水二次污染的健康危害

鉛等重金屬會傷害免疫系統,引發腹痛、噁心、厭食、貧血,血鉛中毒出現神經學症狀,造成記憶力減退、失智症、高血壓、高尿酸、腎臟病等。PVC水管常添加重金屬安定劑避免劣化,且含有干擾內分泌的塑化劑,會影響生殖功能、兒童發育,導致癌症、自體免疫疾病。未定期清潔的水塔,不僅水質惡臭,也可能引起發炎、過敏,甚至致癌等健康危害。

我要分享文章
或複製以下連結進行分享
此功能僅為 直銷商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