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患者練肌力助控糖!每週2~3次運動,12週就有成效

發佈時間 2019-06-14 FB分享

糖尿病是國人頭號死亡危險因子,這種常見慢性病會引發全身上下諸多併發症,例如視網膜病變可能突發性失明、腎臟病變需要洗腎、周邊神經病變造成「糖尿病足」而必須截肢、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是一般人的4倍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、提高死亡風險,最可怕的是,全台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多達2萬多人,我們可能就是其中之一。

糖尿病和血糖有關,血糖是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,人體消化過程中會將澱粉轉換為葡萄糖,在這過程中理論上會分泌胰島素,作用在肝臟、肌肉、脂肪等組織,幫助糖分貯存以控制血糖。如果是後天因素造成「胰島素阻抗」,也就是肝臟、肌肉、脂肪等組織對胰島素失去反應,身體無法貯存葡萄糖,就可能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。

高血糖的狀態,只能算是「糖尿病前期」。如果空腹血糖值在126mg/dl以上,或是飯後血糖值、糖水測試(75g葡萄糖耐受測試)的結果大於200mg/dl,就會診斷為糖尿病,雖然一般經常宣導糖尿病患者有「吃多、喝多、尿多、體重減輕」的現象,但是初期患者的症狀並不明顯,尤其是後天因素造成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症狀不明顯,一定要定期檢測血糖!

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體重!國外曾有研究指出,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有肥胖問題者高達九成,衛福部也曾有調查指出國內4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70%有體重過重的問題,也因為這種現象使得醫界提出「糖胖症」(diabesity)概念,即糖尿病(diabetes)合併肥胖(obesity)問題。

肥胖是增加胰島素阻抗的推手之一,也會讓三高的情形更加惡化,患有「糖胖症」將使得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大為增加,死亡風險和一般人相比甚至會增加7倍之多!

營養師建議,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,也應留意體重及腰圍是否在健康範圍內,最好可以每天記錄體重及血糖數值等資訊,了解體重及血糖的控制情形。

體重可依身體質量指數(BMI=體重[公斤] / 身高[公尺]*身高[公尺])進行評估,若BMI超過24即為體重過重,超過27就已經是輕度肥胖,也因為光從體重無法掌握體內脂肪的堆積情形,糖友也必須經常測量腰圍,男性保持在90公分以內、女性保持在80公分以內才合格!

營養師指出,糖尿病患者想要健康減重,運動及飲食控制都是不可或缺的。飲食方面,營養師指出糖尿病患應避免含糖飲料、糕餅糖果,還有白米、白麵條、白吐司等精緻澱粉,這些食物容易讓血糖在短時間內升高,造成肥胖及發炎,相對地應該多攝取蔬菜全穀等高纖食物,多喝水促進代謝、排出體內廢物,並遵守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的原則。

另一方面,肌肉的胰島素敏感度可以透過運動來提高,提高胰島素敏感度可以讓飯後血糖比較不容易上升,營養師提醒,運動的選擇必須依照血糖的數值而有所不同,否則可能引發健康危機,基本上持續運動12週左右就能看見控制血糖的成效:

.空腹血糖>300mg/dl:輕度運動

建議從事輕度運動如散步等,因為這時候身體無法充分利用血糖,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比較差,激烈運動可能導致身體脫水、酮酸中毒,無法促進健康、幫助減重還得不償失

.250>空腹血糖>90mg/dl:有氧、肌力等多樣化運動

(1)有氧運動:如慢跑、快走、爬樓梯等,膝關節不好或是肥胖的人可以從快走做起,要達到微喘但還能聊天的程度,每次30分鐘,每週運動時間累計大於150分鐘,可幫助控制體重、減少體脂肪。

(2)肌力運動:每週2-3次大肌群運動,每次30-60分鐘,就有幫助控制血糖的作用,但糖尿病患者應隨時注意血糖的變化,也最好能漸進式調整負荷的重量,以免一下子超過肌肉力量的極限,反而造成運動傷害。

.空腹血糖<90mg/dl:先暫時中止運動

血糖過低再加上激烈運動,運動會消耗血糖,因此除了飢餓,還可能有臉色蒼白、呼吸急促、發抖、心悸、冒冷汗等症狀,患有心臟疾病的人有可能會心律不整,引發健康危機。

*以上內容由紐崔萊營養師群審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