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文日期: 2024/03/28

全台缺蛋,沒吃蛋怎麼補蛋白質?4種食物把植物性蛋白質補好補滿

文章來源:早安健康


近期因為飼料成本大增,加上農委會宣布蛋價凍漲,以及近兩年的通膨等影響,造成雞蛋供不應求。對許多人而言,雞蛋已是生活上補充優質蛋白不可或缺的食物,究竟這時候,還可以攝取哪些食物以得到豐富蛋白質,幫助緩解「蛋蛋的哀傷」呢?

攝取蛋白質來源優先順序:豆製品>魚肉、海鮮>蛋>羊牛豬鵝鴨雞

過去林世航營養師曾撰文指出,對於蛋白質的攝取,衛福部所公布「豆魚蛋肉一掌心」的口訣,不僅透露了建議的份量,也暗示著蛋白質選擇的優先順序。推薦的順序大致為豆製品>魚肉、海鮮>蛋>羊牛豬鵝鴨雞肉。雖然雞蛋的營養價值極高,但在市面上缺蛋的窘迫時期,不妨考慮用其他優質蛋白質來源代替! 


從營養價值來看,平時選擇蛋白質食物,可以優先選擇豆製品,林世航營養師曾撰文指出,豆製品最大的好處,在於黃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且脂肪量相對肉類較少,飽和脂肪酸僅有約15%,剩下85%則屬於不飽和脂肪酸, 因此不用擔心攝取過量飽和脂肪酸而影響到健康。

除了相較於肉類,豆類含有的飽和脂肪酸比率大幅降低之外,豆類也比肉類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,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,約有高達9成的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,男性每天平均僅攝取13.7公克,女性則為14公克,均離衛福部所建議每日攝取25-35克纖維有段距離。林世航營養師建議,平時可以在早餐時喝杯自己打的無糖豆漿,可以額外補充膳食纖維。

補充蛋白質好選擇,豆類怎麼吃?

豆類這麼多,所有豆類都適合當補充蛋白質的來源嗎?李婉萍營養師曾撰文指出,紅豆、綠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,屬於「全榖雜糧類」高纖維的澱粉主食。夏子雯營養師及Stella營養師建議,不妨選擇毛豆、豆腐、豆乾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豆類食品,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。

不過,可別認為名字含有「豆」的食物都是好的蛋白質來源!宋明樺營養師曾在其臉書粉絲專頁中撰文指出,吃錯豆製品可謂比吃紅肉更傷身,其中,像是百頁豆腐,由於添加物多,蛋白質比例因此被拉低,以及日式炸豆皮的油脂量過高,100克就含有388大卡,蛋白質比例卻只有20%,都屬於NG豆製品之一。另外,李婉萍營養師也提醒,由於黃豆的脂肪含量最高,屬於熱量較高的豆類,攝取過量還是可能導致肥胖。

毛豆
毛豆是尚未成熟的大豆,和黃豆、黑豆屬於同種植物,毛豆的高蛋白質含量,使其有「田中之肉」的美稱。夏子雯營養師曾在其臉書粉絲專頁中撰文指出,每100克毛豆約含有13.8克蛋白質,可媲美動物性蛋白質,且吸收利用率高。此外,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、卵磷脂、類黃酮化合物、皂苷和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C及鉀、鈣、鎂等微量元素,對維持生理機能有相當大的好處。 


豆腐、豆漿、豆乾
Stella
營養師曾受訪指出,每100克傳統豆腐、無糖豆漿、豆乾分別約含有8.5克、3.6克,以及19克蛋白質,其中豆漿熱量最低,每100克僅有35大卡,而豆乾的蛋白質含量最高,都是攝取蛋白質的好選擇。

發酵類豆製品
納豆、豆豉、味噌,都屬於發酵類豆製品,是很好的蛋白質攝取來源。根據美國農業部(USDA)食品數據中心,以及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數據顯示,每 100 克納豆含有 18 克的蛋白質,豆豉為20.4克 、味噌則為12克。經過發酵的過程,會使黃豆中營養物質吸收率更好,也能減少吃豆類容易脹氣的情況。

鷹嘴豆
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的資料顯示,每100克的鷹嘴豆含有19克的蛋白質,且含12.4克的膳食纖維,另外,還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、葉酸、鎂、鉀及鐵元素,也是植物性蛋白質中不錯的選擇。

我要分享文章
或複製以下連結進行分享
此功能僅為 直銷商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