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充魚油的目的,主要是為了攝取對健康有益的Omega-3脂肪酸,建議當中的關鍵成分EPA和DHA劑量,要能符合每日至少1,000毫克的攝取量,較能達到基礎保健效果。曾崧華強調,能不能夠被身體充分吸收,會比高濃度要來得重要,因為濃度再高,若無法被身體吸收利用,也只是浪費。
醫師帶你破解魚油迷思 有效吸收才有感




魚油根據萃取方式的不同,可分為TG、EE和rTG三種型態,TG是最接近天然的魚油型態,與人體的脂肪結構相似,易於被人體吸收,但EPA及DHA濃度較低.因此需要較大的膠囊體積才能達到每日建議攝取量。EE透過酯化反應來提升濃度,是目前國際魚油醫學研究中主要採用的型態,也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台灣衛福部核可的醫藥級魚油型態,但需要透過身體轉化代謝才能被利用,吸收率相對低。rTG則藉由重新酯化來還原分子結構,達到高吸收率及高濃度,但加工程序較多,技術門檻及成本也較高。
然而業界最新發現,SEDDS吸收提升科技打破了型態的限制,搭配EE型態魚油時能夠達到最高吸收率,讓有效性及安全性一次滿足。


不是認證數量越多就越讓人安心,必須是由具公信力的國際權威認證單位把關,包括重金屬、環境毒素、新鮮度、標示正確性等,要能通過完整測試與嚴格驗證機制,才是邁向安心的第一步。
此外,要挑選有「後市場監督」機制的認證,讓第三方公正機構持續抽查審驗產品是否依然合規,而不僅是一次性的檢驗而已。如以下兩大有後市場監督機制的國際級權威認證機構:



曾崧華醫師表示,在選擇魚油時,應把握2大關鍵-有效性和安全性,才能真正健康又放心。
有效性:確認是否補充足夠劑量的魚油、確保高吸收率以利人體有效利用,同時可以選擇含維生素E的魚油,避免氧化、降低有效性。
安全性:選擇具有國際權威認證且全程追溯的魚油,從魚類生長的海域到成品製造過程都有把關記錄,如有後市場監督機制的認證更值得信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