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![]() 今日的新加坡,匯聚了現代與傳統的風格特色,融合東西文化精粹,造就了「新亞洲—新加坡」(New Asia — Singapore)的獨特風格。在這裡,您可以感受熟悉的華人、馬來及印度文化等多元民族特色。在這座忙碌的現代都會,您也能感受到自然悠閒的一面。在安全整潔的環境中,盡情遊覽新加坡的優質景點,品嚐多種美食,參與各式娛樂活動,同時欣賞東西方藝術饗宴。新加坡便捷的交通運輸,方便旅客往返鄰近國家,是您往返東南亞絕佳的旅遊區域樞紐。 新加坡人勤奮、堅毅與投注於目標的工作態度,為新加坡造就了多項「第一」的殊榮,如世界最忙碌的港口和轉運港,以及世界首座夜間野生動物園等。 ![]() 豐富的熱帶雨林自然資源,加上政府有系統的綠化政策,新加坡不僅擁有林立的現代大樓景緻,整個都會更是綠意盎然。85萬多株花草樹木遍布全島,多達4,868公頃的公園,是名符其實的「花園城市」,為新加坡人提供了絕佳的生活休閒享受。 多元化的人文風貌 早期離鄉背井來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,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,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,不僅創造了新加坡今日各民族和諧共處的社會,也留下了豐富多元的文化特色。新加坡總居住人口近320萬,包括77%的華人、14%的馬來人、7.6%的印度人以及 1.4%的其他民族。 多民族特色也反映在各種不同的節目慶典上: 中華文化精髓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獨特的生活型態。如歡欣多彩的華人農曆新年,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,還有最豐富的傳統藝術傳承,如精緻細膩的景泰藍瓷器和高雅脫俗的書法等,當然風行於華人文化的風水學,也在新加坡的多項建築設計裡反映出來。 馬來人,以自身豐富的文化遺產,使新加坡更為多彩多姿。馬來人受到早期阿拉伯商旅的影響,改信伊斯蘭教,最為人稱道的特質是堅強團結的民族性、樂於助人的心胸和對宗教信仰與傳統的堅定不移。 印度人在許多方面,被冠以「新加坡建設者」的美譽。新加坡草創初期,印度人扮演著契約勞工的角色,參與各項建設工程,例如沼澤疏濬和道路建築等。他們更參與許多新加坡著名公共建築物的。除勞工外,學有專精之士接踵而至,其中不乏具有教育、農業和商業等素養的專業人才。一如華裔和馬來裔民族,印度族裔也在飲食、藝術、宗教方面盡力保留其特色,更突顯新加坡文化的多元性特質。 除上述三大民族外,新加坡人口另有約1.4%的其他少數民族,包括歐亞通婚的後代,例如來自馬來西亞麻六甲的葡萄牙裔後代和來自印度的戈亞族。 此外尚有少數阿拉伯、亞美尼亞人和猶太人後裔。這些民族在新加坡歷史中,曾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地位。例如舉世聞名的萊佛士酒店是由亞美尼亞裔的沙克士兄弟出資興建;新加坡的國花─卓錦萬代蘭,是為紀念一個受人敬仰的亞美尼亞裔家族的女兒而命名;座落於禧街的亞美尼亞教堂,興建於西元1835年,至今仍保存完好。 猶太人在1830年來到新加坡,並且在法律、醫學、商業和教育領域有傑出的表現;阿拉伯人則以商旅身份出現於新加坡歷史,人數由1834年的66人,成長至1947年的2000人,著名的阿拉伯裔家族有阿沙可夫、阿裕尼與阿卡夫家族。 歐洲族裔包括新加坡殖民時期開拓先驅的後裔,和近代視新加坡為祖國的開創者。新加坡名副其實是外國專業人才薈萃的理想家園。 語言 英語、華語、馬來語、印度淡米爾語是四大官方語言。英語是新加坡主要的官方語言,普遍通用,不過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,國歌也是用馬來語唱的。 特別叮嚀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