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【和服的起源】
和服(Kimono)一詞原意是服裝的總稱,後來則指特定的傳統服飾大和時代,由於中日往來密切,日王曾三次派使節前往中國,帶回許多漢織及擅長縫紉與編織的工匠,此外,東渡扶桑的移民也將中國服飾的風格傳入日本。奈良時代(西元718年),日本使節團來到中國,獲唐王贈送大批唐朝朝服,作工精美、色彩亮麗,受到日本使節喜愛,因此,日本全國上下開始出現仿唐樣式的服裝。
到了14世紀,帶著隋唐服裝特色的日本和服逐漸演變定型,至於腰包則是後來受到基督教傳教士長袍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。隨著時代轉變,明治維新後,受到西洋文化影響,洋服興起,日本婦女雖然逐漸改穿其他服裝,但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最受歡迎的服飾,重要的婚、喪、喜、慶都可看到穿著傳統和服的人。
【和服與浴衣的差別】
古代日本民宅中沒有浴室,因此會穿著簡單又方便穿脫的浴衣到浴場洗澡,現今,浴衣已和洗澡無關了。由於浴衣可單穿,質料涼爽舒適、容易穿脫、價格便宜,因此舉凡廟會、祭典等,都可見日本人穿著浴衣。
和服在穿著上需注意許多細節,層層疊疊,穿脫不易,除了正式場合,如:茶道場、婚宴、花道場等,已很少看到日本人穿著和服,但在京都仍是日本最愛穿和服的城市。至於價格方面,尤於作工精美,質料講究,所以從幾萬元台幣到幾十萬元台幣的和服都有,甚至可當作傳家寶珍藏。
到了14世紀,帶著隋唐服裝特色的日本和服逐漸演變定型,至於腰包則是後來受到基督教傳教士長袍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。隨著時代轉變,明治維新後,受到西洋文化影響,洋服興起,日本婦女雖然逐漸改穿其他服裝,但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最受歡迎的服飾,重要的婚、喪、喜、慶都可看到穿著傳統和服的人。